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读后感

时间:2023-03-06 13:24:02
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读后感

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读后感

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,记录下来很重要哦,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。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读后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遇到成长的自己——读杨瑞清的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

学校给青年教师一本杨瑞清校长写的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,要求暑假里读完。

说实话,我到最近才拿起来好好读完。在阅读上,我还是有点挑剔的,首先文学类比较喜欢张晓风、丁立梅、龙应台式的散文以及最近比较现代的都市小说,其次教育教学类的我比较爱读王君、余映潮、王崧舟、黄厚江、肖培东等最近比较热门的语文教育学者,再次就最近研究专题类的我读的比较多的是潘新和、管建刚、何捷等写的一系列写作教学书籍。这本书,看了个目录就放下了。

可当我再次拿起,用一个下午细细体会时,我被杨老师的精神折服,我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跪倒。

阅读就是遇到另一个自己,而我也在这本书中遇到了成长的自己。

杨瑞清校长,第一届78高考生,当时优秀的师范毕业生,毕业后可以趁分配工作之优势,找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。而他选择了践行行知精神,胸怀行知教育的理想,扎根农村,将浦口的一所农村小学,办成了每年要接待世界各国学校参观、学习的世界名校。

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让这个年青人放弃晋升的资格,放弃升迁的机会,放弃高等学历的.获得,一切为了心中的那份教育理想。陶行 ……此处隐藏343个字……过了儿童节。我们养植物,养出了七颗“心”。还让学生管理班级,写好班级管理实录,甚至还拍了小视频。这是解放式管理,创造式管理。

用在家教合作上。跟杨校长不让一个学生“留级”一样,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学生。杨校长说“人类应该端正对生命的态度,既强调开发生命潜能,又强调保护生命资源,形成教育生态意识,从而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成长。”这一观点深入我心,因而日常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,不断强调孩子的生命成长,我们对他们的考评不能只有“成绩”“成功”两个词,还要有“成长”。不仅学生要成长,家长也要成长。这是赏识教育的另一种实践。

现在想想,我还是挺幸福的,一直拥有着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坚持的自己——学会用成长来感激

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杨校长说的“用成长来感激”,而这个前提是要学会坚持。我的成长可以这么总结:曾经随波流,被生长;上下去求索,自生长;一路抱团行,共生长;未来惠四周,众生长。

因为我的一路走来,离不开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的。就像王君老师给我的平台,就像王校长给我的鼓励,就像戴银老师对我严厉,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一路相伴,而回报的最好方式就是坚持成长。比如我的公众号,比如我对教育理想的追求,比如我的读写研究。杨校长说过“办学的过程就是我的教育科研过程,学校就是我们的论文,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成果,就是我们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方式。”他是校长谈办学,我是老师当然谈教学生了,教学的过程就是我的教育科研过程,学生就是我们的论文也是我们的教育科研成果,就是我们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方式。

所以,未来还真是“一部未完成的诗篇”!在杨校长的这本书里,我遇到了遗憾,拥有着幸运,更要砥砺前行,无问西东,那样才会遇到更好的自己。

《《走在行知的路上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